Category Archives: Book Recommendation 好书推荐

被困的治理:河镇的复合治理与农户策略

作者:狄金华

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SKMBT_C22016072608410

出版日期:2015/1

索书号:JS7365.H79D536

简介:作者选择了华中乡镇从事个案研究,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搜集了丰富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完整的再现了一个典型乡镇所面临的国家公共规则与地方性规范之间的冲突,以及这种冲突给乡镇治理所带来的困境。通过翔实的案例资料解释“简约治理”理论的不足,提出了更能有效解释乡镇治理现实的“复合治理”概念,用以概括乡镇治理的实践形态。作者展示了扎实的田野调查能力和驾驭田野资料的功底,显示出独到的与现有文献进行对话、并运用经验研究提炼乡镇治理理论的水平。研究结论具有原创性,深化了对乡镇治理复杂性的认识。

闽南方言与古汉语同源词典

主编:林宝卿

出版:厦门大学出版社SKMBT_C22016070514150

出版日期:2002/7

索书号:PL1709.L735

简介:闽南方言源出古汉语,它经过几个历史时期变化发展形成的,具有历史悠久、语音、词汇多层次重叠、方言内部纷繁复杂的特点,被称为古汉语活化石。本词典从《说文》、《韵书》等字词典和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去摸索、探求、查检,考证出音准义同的方言本字和古汉语、同义的词条,对闽南文字化的工作做较全面、系统、深入地探源。《词典》对汉语史的研究、闽台文化研究、闽南语地区古汉语教学、戏曲、歌谣的创作起一定的作用。

新加坡华文文学及其教学研究

作者:王兵wangbing

出版: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2

索书号:PL1068.S55W246

简介:《新加坡华文文学及其教学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上下两大部分:

上编探讨新加坡华文文学课程发展与教学改革的相关议题,包括华文文学科设置的双语双文化教育背景、华文文学教材的演变、新加坡华文文学教学的现实困境与改革方向、影响课程改革的因素分析以及文学教学设计精选;

下编则为多元视野下的新加坡华文文学本体研究,包括华文旧体诗创作的文学史定位、华文文学报刊与新华文学创作思潮的关联、文人邱菽圆、华语戏曲在新加坡的研究状况已计划与文学域外传播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操作等话题。本书内容看似分数课程教学与文学批评两个研究领域,实则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光耀一生•誉满天下

 

?????????????

主编:池例芳

出版:联合早报

出版日期:2015/7

索书号:DS610.73.L46G913

简介:《光耀一生•誉满天下》这本纪念册序说李光耀的成长经历、他参与政治后与马共之间的斗争、新马分家后他如何改变与带领新加坡奋斗求存,以及他和建国元勋们如何应付各种问题的经验等等。当中也记录了改变新加坡的12大政策方略,如国民服务制度、经济策略、司法与教育制度等等。此外,本书也记述了他卸下总理职位后晚年生活的点点滴滴。在2015年3月23日,一代巨人——建国总理李光耀逝世了。国人在过丧期间以各种方式缅怀、哀悼与致敬这位建国之父的感人场面也记载在本书里。本书也收录了他生前一些专访内容,以及国葬上他的至亲发表的悼文。

”无上“文明古国:郭实猎笔下的大英

作者:莊钦永

出版社:新跃大学新跃中华学术中心SKMBT_C22015122313260

出版年份:2015/03

索书号:BV3427.G8C544

简介:在中国近代史上,普鲁士新教传教士郭实猎(Karl Friedrich August Gützlaff,1803-1851)是个颇为重要和具争议性的人物。其后半生”二十年里几乎参与过中国沿海每一个重大事件”,对中英两国的外交纷争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一生译著中文书刊凡 63 种,对晚清经世学者的世界史地,以及太平天国的宗教思想有着显著的影响。1867 年刊行的偉烈亞力《基督教新教在华传教士名录》记载郭实猎著有《大英国统志》一种。将近一个半世纪后,我们始发现这则信息必须修正。其实,郭氏著有二种同名异书《大英国统志》:一是学界均知道的,以小说体裁写成、记述英国概况,目前庋藏于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另一是以散文撰写,今天仍静荡荡躺卧在英国利兹大学图书馆里。后一种由新嘉坡坚夏书院于 1838/39 年印刷问世,是世界上第一部以中文书写的英国史地书。唯自刊行后 177 年,就被尘埋,学者未知未闻,今日所见殆海内外仅有之孤本。是书之重现对新加坡中文印刷出版史,意义重大;它帮助我们厘清郭实猎译著的一些疑问。本书即是对这二部异书同名《大英国统志》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书分上下二篇:上篇是导论,先考证二书的写作背景、书稿杀青、刊行年份、印刷地等问题,次论其互文性创作技巧与书中信息之可靠真实性,后将它们置于晚清中英外交冲突场景中,对书中汉语译词”大英(国)”、”皇帝”的使用,及它们如何最终导致大清天朝体制的崩溃。下篇为二书之点校、注释本。有鉴于一般学者鲜有机会目睹这二书之全貌,所以笔者不厌其烦校定其文字、诠释其词语、疏通其内容、指明其失误,方便来日学者做进一步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