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卢绍权,有笔名文之流、夏盈等。1920年生于新加坡,1980年9月10日逝世。祖籍广东三水。苗秀虽出身英校,却以华文写作,可算是新加坡最早期的双语人才。1933年,年仅13岁便在《新国民日报》的《星期日副刊》发表第一篇散文〈苦闷〉。1934年,第一篇小说创作〈铁蹄下的俘虏〉刊载在《大世界国货展览会特刊》。他在《南洋商报》的文艺副刊也发表了不少作品。1967年,与赵戎、柳北岸等出版《新野》并负责主编。1970年,被委为《新马华文文学大系》编辑委员会委员,负责编选《理论》与《小说》两集。1974年退休后,担任新加坡写作人协会顾问。他着手创作两部长篇小说《初熟》和《蛹》,并连载在报刊上。1979年,因患眼疾,两部作品都无法完成。
苗秀的作品富有浓浓的本地色彩,善于用方言来表达人物个性,这也是他独创的艺术风格。1950年代,苗秀陆续在文艺报刊上发表作品并出版了小说《旅愁》、《新加坡屋顶下》等。其中,《新加坡屋顶下》称得上是新华小说「本土化」的最早典范。1960年至1970年间还出版了《火浪》、《小城忧悒》、《马华文学史话》和《残夜行》(1978年获颁新加坡书籍奖)等。《新加坡屋顶下》和《残夜行》被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另外一些小说也被译成俄文、英文在国外发表。除小说外,苗秀的文艺评论、翻译以及文学史料专著也为新马文坛增添光彩。苗秀、赵戎和韦晕三人享有「文坛三佬」及「马华文学三剑客」的尊称。
Autographed titles on display
《新加坡屋顶下》,新加坡:星洲文工书店,1962年,重排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