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芜 (1904-1992)

   

原名汤道耕。另有笔名刘明、吴岩等。四川新繁人。1921年入成都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因不满学校教育守旧和家里包办婚姻,弃学远行,以六年时间在中国西南边境、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辗转流连。后以此流浪生活为题材,写下第一篇小说〈人生哲学的一课〉和代表短篇小说集《南行记》。1931年回国定居上海后开始创作,曾与沙汀联名写信给鲁迅请教小说题材的写作,得鲁迅答复,后写下不少短篇小说和散文。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理事,在桂林、重庆等地从事写作、编辑和教学等工作。1944年完成著名长篇小说《故乡》,编辑抗敌协会重庆分会会刊《半月文艺》。1946年在陶行知担任校长的社会大学任教。1947年回上海继续写作。作品多以抗战生活为题材,描写农民的苦难和不满,此时期的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山野》。解放后曾任重庆市人民政府委员、文化局局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全国文联委员和四川省文联主席等职。其它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丰饶的原野》、《百炼成钢》、《春天的雾》和《风波》等;短篇小说集《冬夜》、《秋收》、《南行记续篇》、《南行记新篇》等。

       

Autographed titles on display

《春天的霧》,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第1版。

See other related titles